作者: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4-12-07 09:02
近年来,东明县焦园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做好滩区迁建后半篇文章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按照东明县“北工南农”发展要求,始终锚定“南农”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打造“南农”发展新高地,努力夯实“高效生态农业、水产养殖业、文化旅游业”三大产业基础,依托人口聚集优势,发展服装加工、新材料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增强群众致富造血能力,用小产业撬动大民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东明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滩区力量。
党建引领,深化改革,持续健全党领导农村改革的体制机制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近年来,焦园乡党委、政府严格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要求,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切实把乡村振兴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特别是黄河滩区居民迁建之后,焦园乡的乡情、村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分散独立的24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的10594户、44122名群众全部搬迁至10个新建的村台新居。群众聚集在一起,新村治理难度陡增,要实现新的发展,就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深化改革,改变旧村治理模式。2021年以来,焦园乡打破原有行政村管理壁垒,探索跨村联建治理新模式,成立新村党委,构建了“乡党委抓总—新村党委统筹—村党支部推进—党员中心户落实”四级组织体系,在党的领导下,变小支部“单打独斗”为大组织“抱团发展”,党管农村的体制机制得到了进一步有效巩固。截至目前,全乡共建设“跨村联建”党委12个,涉及31个行政村,覆盖人口4.7万余人,乡村振兴的组织力量更加磅礴。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始终落实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社会稳定与否、发展与否,始终与耕地政策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科学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适时调整耕地政策,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力,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持续做好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深入落实“要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等精神要求。近年来,焦园乡按照东明县“北工南农”战略部署,立足滩区实际和农业乡镇定位,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完工之后,接续开展了“旧村复垦”“残次土地整理”“违法图斑整治”“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多项农业重点项目,有力保障了耕地红线。截至目前,已完成旧村复垦耕地14042亩,累计整治违法图斑206处,打造高标准农田44500亩,新增耕地4300亩,耕地保护的基本国策在焦园乡得到了严格的贯彻落实,滩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积极招引富民兴村致富产业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焦园乡聚焦滩区发展实际,用好“产业”这个抓手,通过招引产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把当地富余劳动力转化为推动滩区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实现群众富裕、村庄和美、乡村振兴。近年来,焦园乡抢抓新一轮“突破菏泽”重大机遇,紧紧围绕东明县“六争攻坚行动”和“高质量发展加力提速年”相关部署,在优化营商环境、对外招商引资、引建产业项目等方面凝心聚力,迈出了焦园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抢抓新材料项目建设风口,引进8家新材料制造企业,带动群众就业1000余人;通过利用闲置场地改建企业厂房,引进福瑞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创新“企业+农户”模式,吸纳附近劳动力近1300人;与广东新农人洽谈达成的合作项目“东明智农农作物合作社”目前已完成5000平方米的厂房建设,投产后2000余家农户将纳入合作社,开启富民兴村的共富新路子。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转化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
坚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是生态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焦园乡作为黄河入鲁第一乡、纯滩区乡镇,始终坚持生态立乡根本原则,严格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焦园乡在“黄河四乱”整治中,累计拆除各类违规建筑180余个,黄河大堤之内的所有建筑全部拆除,全乡没有一家化工企业,有效保障了黄河行洪安全和生态健康。依托3A级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做好文旅文章,打造黄河入鲁第一坝、第一闸、第一村等“黄河名片”。域内所有道路进行绿化和美化,累计种植绿化苗木56个品种、130万余棵,努力打造“森林乡村”“文旅小镇”。积极承办各种文体活动,如“东明黄河生态马拉松比赛”“大河为证·‘园’定今生金婚庆典”“鼎新东风”移风易俗主题巡演等,年累计游客数量超200万人次,持续不断地把焦园乡的生态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